Sunday, July 24, 2011

中國高資產人士成了凱子?

MarketWatch21日轉載中國財新網近日報導指出中國銀行去年起針對高資產人士推出了一拖拉庫的高報酬投資商品,原本這些過去都投資在債券市場的資金,現在都被中國銀行拿去挹注在長期投資上,包括建案、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跟銀行自己拿來炒股等。在中央政府縮緊銀根以及各大銀行隨規定調高準備金下限的情況下,這些私人流出來的款項對於急需資金挹注的基礎建設案無異是及時雨。

今年上半年就有中國金融界就提供9,000種的財富管理商品,比2010年同期高出一倍,而今年上半年這些商品的資金周轉就高達了八兆人民幣。

但有銀行家就質疑,在金融業舌燦蓮花說這些商品有年化10%的報酬,到底事要去哪找到這麼多高報酬的投資管道? 也有批評者點出銀行是透過這種吸金大法來建立影子銀行系統(shadow banking)來逃避規範,甚至有人就直說這是另外一場龐式騙局 (Ponzi scheme)


(未完待續)
**
這實在越看越有次貸風暴再現的fu

Thursday, July 14, 2011

中國二三線城市舉債大興土木 這債吃的下去嗎?

今天彭博社發表的實地調查報告,直說中國地方債券根本被認為"有毒" (toxic)美國的金融風暴前夕場景就在中國大興舉債的二三線城市上演

彭博記者實地走訪幾個中型城市,在有400萬人口的湖南婁底,當地政府以天價每英畝150萬美金的土地來做為12億人民幣債券擔保,籌到的款項則拿來大興土木,蓋體育館、公園、高速公路鐵路等。彭博指出,在美國這樣的地價約出現在芝加哥近郊,每戶年所得高於25萬美金(相當台幣750)Winnetka區,而婁底的年平均所得是2,323美金。

不過至少婁底的擔保土地還真的存在。北邊的滄州有人根本說不出他的公司為了港口擴建而發行的10億人民幣債券所用的抵押土地到底在什麼地方。黑龍江的宜春去年平均所得約只有全國的一半,但在2009年還有辦法只憑政府擔保就賣掉了12億人民幣的債券來做都更,但當地人民抱怨新的建案根本是一般人買不起的。

財務治理風險高 61家中企 穆迪標記紅旗

自由時報這篇原文是從華爾街日報來的

財務治理風險高 61家中企 穆迪標記紅旗
〔編譯羅倩宜/綜合外電報導〕穆迪(Moody’s)週一對六十一家中國企業標識「紅旗」示警,認為其財務及治理風險較高,其中四家的紅旗甚至比爆假帳醜聞的嘉漢林業還多。
五家拿到十面以上紅旗
穆迪以二十項標準檢視中資企業,六十一家均至少獲得一面紅旗,其中最嚴重的包括太陽能板業者賽維LDK與四家在港掛牌的中資企業中國西部水泥、永暉焦煤、旭光高新材料及恒鼎實業,都拿到十面以上紅旗。
穆迪表示,中國西部水泥其董事長及女兒擁有四成四股權,且兩度更換審計師,去年八月在港掛牌前,也沒有符合香港公開上市的標準。
被踢爆做假帳的嘉漢林業拿到七面紅旗,理由是客戶過度集中、負向現金流龐大、繳稅比例相對較低等。嘉漢林業近期遭對沖基金大舉放空,上個月股價重挫八成以上。
KGI亞洲營運長Ben Kwong說:「市場對中資企業的負面新聞,早就很緊張,信心流失,短期內會對投資中概股相當謹慎。」
參與調查報告的穆迪分析師Elizabeth Allen指出,此次針對六十一家中資企業的評估,包括五大面向:公司治理、營運透明度、增長異常快速、獲利及現金流、審計及財報品質。
穆迪表示,雖然標識紅旗示警,但並未改變這些中資企業的評等,因為這些問題原本就存在。接受評估的六十一家中,有四十九家屬於垃圾評等,四十三家因家族經營引發疑慮,穆迪表示,家族經營比例在中國較高,已開發國家並不常見。
被插上最多紅旗的中國西部水泥、永暉焦煤均表示,不能認同穆迪的調查結果。中國水泥股價在香港大跌逾十%、旭光高新材料重挫九%。

Tuesday, July 12, 2011

人民幣

今天跟一個台商聊天,聊起中國數據問題,他說光出入境人數都有灌水的嫌疑,光他知道,一般國家式入境蓋一個章算一個人次,你待個三五天或一個月就只算一人次,中國是你一個人進去五天算五個人次
***
今天來談中國拼命升息但是匯率都不太動的人民幣。

前兩天金融時報指出由於市場對於中國經濟降溫的疑慮,交易員已經不敢再做多人民幣,投資者也紛紛針對人民幣部位做避險。這也是一年多以來人民幣選擇權做空跟做多的大概比較平均,之前大概多是做多比做空要多,不過報導說做空的大概都是為了自己做多中國的部位避險。


Monday, July 11, 2011

米國消費力

從哈佛大學經濟系教授Greg Mankiw網站上借來下面這張圖,是美國的就業人數/總人口百分比近年的變化。很明顯美國的就業率至今仍欲振乏力。

另外根據紐約時報引述信評機構Moody's報告,去年美國人口袋裡面每10塊錢有2塊是政府補助來的,但年底這些補助部分會到期,約值美金370億左右。

就業數字繼續這樣難看,加上補助減少,看來美國國內消費恐怕還是會繼續疲軟,靠出口過日子的國家恐怕近期也還是等不到舊日好時光。

北京否認低估地方債

引述華爾街日報報導
據中央電視臺報導﹐國家審計署的一位官員表示﹐在審計過程中﹐審計署的工作人員依法、獨立、客觀地進行審計﹐對債務進行了逐筆、逐項核實﹐每一個數據都是有據可查﹐真實可靠的。
看完這篇讓人想要在地上打滾

同時根據該報另一篇報導
今天是2009年來第一次中國財政部在標售地方債的時候, 發生部分賣不掉的情況

恩, 真實可靠~~~~市場的反應才最可靠啦!!!

***
連續引用了梅鐸旗下機構的報導, 順便記錄一下
今天英國政府叫梅鐸不要再標BSkyB, 美股開盤梅鐸的NewsCorp掉了6%
有點一夕變天的感覺

Saturday, July 9, 2011

參考

不動產開發擬鬆綁 4限制仍在

  • 2011-07-07
  •  
  • 【中央社】

     有關放寬赴大陸投資不動產開發業限制,經濟部今天晚間表示,會配合經建會決議刪除個案投資金額5000萬美元限制,但1年登陸投資總額不得超過新台幣500億元等其他4項限制仍在。
     其餘3項限制包括法人投資人申請許可時,必須提出資金回流等對國內回饋相對條件;法人投資人須財務健全,流動比率在100%以上,除金融保險業外的其他行業,負債占總資產皆須在70%以下。
     同時,法人赴大陸投資不動產開發業,須經營3年以上、且近3年至少2年有盈餘者。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召開財經法規鬆綁跨部會會議,達成多項法規鬆綁共識,包括不動產開發業受理審查原則,刪除個案投資金額不得超過5000萬美元限制,改採經濟部投審會規定公司淨值60%總量管制。
     經濟部官員對中央社記者表示,公司淨值60%限制是泛指一般上市櫃公司登陸投資總額限制,包括友達光電登陸,也是一樣限制,並非是針對不動產開發業投資限制。
     依據經建會決議,現行不動產開發業登陸限制5大條件,刪除個案投資金額限制外,仍有4項限制將保留。
     官員解釋,經建會決議刪除個案投資金額不得超過5000萬美元限制,主要是遠雄、國泰等台灣大型建商,希望赴大陸投資大型建案,而個案5000萬美元限制,只有新台幣10幾億元,業者抱怨開放房地產金額太小,無法滿足投資需要。
     經濟部官員進一步指出,對於經建會做出鬆綁決議,經濟部會依照程序盡快對外公告。
     經濟部於去年2月26日正式公告鬆綁登陸投資不動產開發業限制,把1年投資總額限制從新台幣100億元提高至500億元,個案投資金額也從1000萬美元調高至5000萬美元。
     根據經濟部投審會統計,2010年一整年,登陸投資不動產開發業總計有22件,總投資額為5億2000多萬美元(約新台幣165億元),不僅沒有超過1年500億元總額限制,平均金額而言,個案金額也未超過5000萬美元限制。
     以今年情況來看,投審會統計,2011年迄今,總計10件登陸投資不動產開發,投資總額為1億3000萬美元,折新台幣40億元左右。1000707

黃亞生 & Michael Pettis

兩位研究中國經濟的權威專家都在本周的紐約時報專欄提出他們對於中國債務是個危機的看法。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黃亞生(Yasheng Huang)
黃亞生提到由於中國的中產階級不夠龐大,內需市場不如外界想像活絡,在金融風暴遇到出口萎縮時,只好靠著政府主導的舉債活絡經濟計劃來刺激成長。但蓋建築物的速度又遠超過中國的都市化程度,沒人來住,搞到只會變成銀行得處理一堆呆帳。


北京大學教授Michael Pettis

Pettis提到地方債台高築並非中國經濟的核心問題,而是反映出了中國利用增加舉債加速投資來發展經濟的方針,而遲早這會出問題。不過Pettis是預測這樣的成長還可以維持個至少兩年。

其實Pettis比較悲觀的看法是在於他認為當前的中國GDP被高估了20-30%之多。http://econintersect.com/b2evolution/blog2.php/2011/07/07/chinese-gdp-is-overstated
他認為計算GDP應該要考慮到當前經濟發展所造成的環境生態破壞,還有就是不良債權無法追回的部分。他簡單試算,如果過去15年來每年中國的GDP被高估2-4個百分點,那現在中國實際的經濟體只有官方估計的55%-85%的規模。

Pettis講到生態環境破壞比較具體的部分可以參考旅美中國民權人士何清漣的看法:


Friday, July 8, 2011

米國

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1424052702303544604576433541086114816.html?mod=WSJASIA_hpp_LEFTTopWhatNews

米國失業率連三升, 升到9.2%, 也是今年最高
經濟要死不活
共和黨還是有著力空間 只是要看選戰怎麼打了
當然我們已經看到其中一招又是打東東 中共
下次有機會來來聊一下這個部分

Thursday, July 7, 2011

武漢

原本是要把地方債務整理一下
不過剛好紐約時報David Barboza這篇也是切這角度
就一併寫在一起

***

Building Boom in China Stirs Fears of Debt Overload By DAVID BARBOZA




David Barboza 文章的觀點切入跟前面已經提到ChanosRoubini很相似,指出中國的固定資產投資高的驚人(他採用Chanos 70%的看法),日本在經濟泡沫全盛時期比例也不過35%左右。
到底過高的固定投資問題會出在哪裡?國際信貸評級機構穆迪本周指出中國官方嚴重低估了地方政府債務,上星期中國官方表示地方政府債務截至去年底足足有10.7兆人民幣,但穆迪本周說這數據其實被低估,還得再加個3.5兆人民幣,而且全部債務裡面可能高達8%-10%是壞帳。這聽起來跟日本當年的狀況有些兒曾相識是吧?
David Barboza以武漢處處可見的新興基礎建設為例,指出過去幾年中國基礎建設跟房地產市場已取代外貿成為推動經濟成長的火車頭,但太過依賴舉債建設的下場就是沒人知道到底這些建設有哪些真的是必須的,最終又會被倒帳多少。
不過地方政府都很機靈的知道要把這些債務藏起來,往往國營行庫的借貸不是直接給了地方政府,而是進到地方政府設立的特別機構,所以這些債務根本不會顯示在地方政府的收支簿上,同時地方政府借款的擔保品則是用價格膨風的當地土地,只要價格跌落後果是不堪設想。以武漢來說,當地政府扶植的投資機構就揹了140億美金的債務。
雖然北京中央政府開始管制國營行庫對於地方政府借貸,但地方政府透過這些另外設立的投資機構借錢,中央政府也沒輒,根據統計這樣的機構全國有超過一萬個,而地方政府靠借新債還舊債只是讓情況雪上加霜,同時中央政府則以地方經濟發展程度來決定地方官的升遷也助長這樣的歪風。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Kenneth Rogoff預測,中國的房市泡沫跟債務可能在十年間會引起亞洲區域性的經濟衰退。

這廂那廂

http://tw.stock.yahoo.com/news_content/url/d/a/110707/1/2o7gy.html
升息近尾聲 內需啟動陸股行情
2011/07/07 20:34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許湘欣台北2011年7月7日電)中國大陸昨天宣布升息一碼後,今天滬深股市開高走低,雙雙小跌作收,港股則收漲。看好陸升息已近尾聲,中國市場內需強勁,投信業者指出,Q3是很好的進場時機。

****
紐約時報則在今天推出了新專題 Endangered Dragon
探討中國所謂政府管理的資本主義以及可能威脅到中國經濟成長的因子
第一篇由中國特派 財經專業的David Barboza出手  晚點會詳加介紹

Endangered Dragon

A Lurking Liability
This is the first in a series of articles examining China’s system of government-managed capitalism, and the potential weaknesses that could threaten the nation’s remarkable economic growth.


當連西方主流媒體都跟著財經專業刊物在喊殺的時候....嗯~~~ 

Wednesday, July 6, 2011

華爾街日報教你如何做空中國

http://cn.wsj.com/gb/20110704/hkv091333.asp


這篇因故拖了兩天才在這邊跟各位分享
當媒體也開始大喇喇鼓吹大家做空中國時.......................................

John Paulson 落難記

在台灣媒體還在大吹大捧中概股跟唱旺中國之際 這兩三個月以來國外媒體最熱門的話題卻是聚焦在中資企業財報造假的現象尤其六月初大名鼎鼎的John PaulsonSino-Forest(嘉漢林業)一案摔一大跤的新聞,更是讓各家財經媒體忙的天翻地覆,開始全力去挖掘更多沒被發現的弊案。

有讀過Michael Lewis The  Big Short以及長期關注財經新聞的人,應該對John Paulson這位在金融風暴時期因為作空次級房貸CDS而大賺特賺進而聲名大噪的基金經理人都耳熟能詳,在此就不加贅述。

Sino-Forest一案則讓大眾看到Paulson這麼絕頂聰明的基金經理人居然也會栽在中資企業造假上,雖然他虧損的金額相較他所管理的資金總額是九牛一毛,有的媒體說約在5.5億美元,有的估約一億美金出頭,但此案也讓Paulson大大跌股,讓他看起來總算比較像個凡人。

中文名為嘉漢林業的Sino Forest公司是由香港企業家陳德源(Allen Chan)94年在加拿大成立,95年透過多倫多證交所上市,自許為「中國領先的森林管理及植林營運商」,2010年陳德源在新浪一篇報導當中被指為是加拿大最高薪的100CEO其中一位

根據該公司網站可看出陳德源因為其過去在中國長期工作跟之前在港府任職,在中南海人脈廣闊,在2008年代表了江西省出席十屆政協,在當年他也成為人民大學的常務董事。又根據其網站,該公司在中國擁有大片林地,同時也是在香港上市同樣是林業公司的Greenheart Group的主要股東(Greenheart Group表示在蘇利南跟紐西蘭擁有林地,中國是其主要市場)

而整件事情是這麼開始的六月二日美國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投資公司Muddy Waters毫無預警發布了一篇研究報告,指稱根據他們實地調查Sino-Forest,發現該公司大量灌水其資產價值,其中包括謊報他們在雲南所擁有的林地價值,約外加了9億美金之多,Sino-Forest並且透過中間人來處理該公司的營收跟稅務,避免讓外部稽核有太多文件可以查。Muddy Waters痛斥Sino-Forest為龐式騙局(Ponzi scheme)並對大喊狂賣(strong sell) 

當天原本Sino-Forest開市一股18元加幣,報告發布之後跌到一股只剩2元。其實這並非Muddy Waters第一次對在海外掛牌的中資企業開刀,若非John Paulson在這波禿鷹行動中箭落馬,可能這個案子也不會如此受矚目。

Sino-Forest 狂跌之後Paulson不得不致函給投資人,指出對該公司的投資大約佔了基金總額的2%左右,而根據Paulson對美國證管會四月底申報,他的基金持有Sino-Forest3700萬股,當時媒體估計Paulson擁有約13%的股份,Sino-Forest的最大股東。

Sino-Forest除了只能口頭上反駁Muddy Waters的報告並指出公司正委託外部稽核進行獨立調查,並無法提出足夠的證據來說服投資人公司的財務狀況沒有問題。

六月中加拿大報紙The Globe and Mail 甚至派記者到了雲南,所到之處的官員跟相關業者也通通否認Sino-Forest自稱在雲南擁有的森林有那麼多,對該公司來說無異雪上加霜。同時間還發生了靈異事件” 市場上突然出現一封偽造的官方文件,指稱美國證管會正在針對Muddy Waters因其看空報告非法獲利進行調查,但此文件很快被證明為虛造,但因為找不到源頭而不了了之。

到了六月中Paulson也受不了,在股價跌掉了快90%之後,他總算出清手上所有的持股,消息一出Sino-Forest股價又再掉個40%剩下了加幣1.6塊。

不過看來可能撐不過這關的Sino-Forest 在七月初得到另外一家美國基金Wellington的資助,買了11%的股份,讓股價從低點反彈到了加幣4.1塊。但目前Wellington尚未說明他們到底為何大量買進了Sino-Forest看來在Paulson加持之下,這齣戲還有得演下去

*目前匯率1加幣約等於30台幣

***
原來想先介紹一些看空中國的美國財經界人士不過本周因為Moody’s對中國地方債有些不同的看法就先來寫中國債務問題希望本周可以生得出來

Monday, July 4, 2011

今年以來的發展

今年初以來已有數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因為財報或是財務問題被暫停交易;六月初美國Muddy Waters基金公司透過研究,指出透過併購在加拿大上市的中國Sino Forest公司財報有問題,後來這家公司股價跌了80%
更引人注目的是,Sino Forest 的最大股東即是大名鼎鼎,在金融風暴之前看空美國房市而大賺的避險基金經理人John PaulsonPaulson後來把13%Sino Forest股份全賣光,讓他的客戶在這筆投資上賠掉了550萬美金,連被人譽為眼光精準的西方基金經理人竟然都無法逃過遭中國企業以假財報坑殺的命運。
而彭博公司也在近期編列了一個指數,發現八十家在美國透過併購借殼上市的中國公司,在四五月期間股價掉了超過40%。這也令人不禁懷疑,中國企業透過併購在北美上市是為了逃避,若透過IPO途徑得經過的層層官方稽核。
這些不肖公司作為間接牽連到導至中國公司在全世界各地發行的個股目前都即為脆弱,市場上只要有風聲耳語幾乎是倒成一片,其中一個例子就是在香港上市的中國雨潤食品公司,在六月底僅因為市場謠傳Muddy Waters要發對其不利的報告,股價就跌掉30%,也可看出大型西方法人對於中國企業的信心是搖搖欲墜。
而長期作空的美國基金經理人Jim Chanos更在兩年前中國房市在高點的時候,就開始警告用熱錢還有經濟體系裡多餘資金所堆砌出來的中國高價房市即將會泡沫化,也警告中國的經濟成長並無法永續維持住,他同時也懷疑北京當局有造假經濟數據的嫌疑。他到今年仍持續這樣的觀點,指出在出口跟內需都衰退的同時,中國的經濟成長現在變成是依賴房市跟固定投資,比例甚至達到了GDP70%
末日博士Nouriel Roubini近期也是提出了類似的觀點,他以自身參訪中國的觀察,發現新穎的交通基礎建設如高速鐵路跟車站雨後春筍冒出來,但這些的利用率甚低,往往都是空蕩蕩。他指出以中國目前經濟發展的程度實際上並不需要這麼多的交通建設,根據他的統計目前中國的固定投資大概佔了GDP50%,他也說這麼高的比例讓中國現在硬著陸的可能性大幅提升。

***
接下來會開始慢慢介紹這些美國的中國熊派人士跟他們的看法